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
敦煌藝術_won-art
目錄
• 敦煌藝術的起源
• 敦煌藝術的位置
• 敦煌藝術的媒介
• 莫高窟的特點
• 敦煌壁畫
• 敦煌彩塑
• 敦煌藝術對後世的影響
• 導賞心得
• 教學啟示
• 延伸活動 – 學生作品欣賞
敦煌藝術的起源
• 敦煌藝術以莫高窟為中心。
• 據武周聖歷元年(公元698年)李懷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: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(公元366年), 上起北涼十六國, 下至元, 清, 歷時一千多年。
• 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, 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, 彩塑二千四百餘身, 唐宋木結構窟檐五座, 絹畫近千幅, 各種寫本文書四五萬件, 並遺存有染織、彩磚、剌等。
敦煌藝術的媒介
• 建築: 洞窟的建制分為禪窟、 殿堂窟、塔廟窟、
穹隆頂窟、影窟等多種形制。
• 彩塑: 主要表現宗教神像, 有圓雕、浮雕、影雕
等類型。
• 壁畫: 分尊像畫、 經變畫、故事畫、佛教史蹟
畫、建築畫、山水畫、供養人畫、動物
畫、裝飾畫。
• 彩磚: 繪畫內容以珍禽瑞獸為主,以古代神話與
傳說故事為副。
• 絹畫: 屬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絹本畫和紙本畫,
內容與壁畫類同。
敦煌藝術 – 建築
• 敦煌石窟的崖面屬於礫石岩, 地質結構鬆脆。因此, 開鑿時, 四壁需垂直於底面, 窟頂多呈凸形, 以防塌毀。
敦煌藝術 – 建築
敦煌藝術 – 建築
敦煌藝術 – 彩塑
• 敦煌彩塑是通過雕塑的藝術形像來宣傳佛教思想的, 它主要表現宗教神像, 有圓雕、浮雕、影雕等類型。其題材有佛陀、菩薩、弟子、天王、力士、僧人、天獸、飛天等。
• 彩塑是石窟藝術的主體, 崇拜的主要偶像, 置於石窟佛龕, 或中心塔柱龕, 或佛壇的顯著位置, 並與週圍的壁畫內容相連, 色彩和諧。
• 由於敦煌石窟開鑿於石質疏鬆的礫岩之上, 無法精雕細刻, 便採取用泥塑彩繪。
• 彩塑以人工製作的木架為骨, 束以葦草、外敷草泥, 通過塑造和描繪的結合, 表現人體的肌膚, 面部的表情, 鬚髮的蓬鬆, 服飾的質地。
• 大者有34米高的巨型石胎塑彌勒佛, 氣勢磅礡,宏偉壯觀; 小者有幾厘米高的影塑千佛。
• 這些彩塑工藝精湛,神采栩栩如生, 姿態婀娜, 尤以魏唐作品最為出色。
敦煌藝術 – 彩塑
敦煌藝術 – 壁畫
• 敦煌壁畫是宣傳佛教思想的宗教藝術。主要有尊像畫、 經變畫、故事畫、佛教史蹟畫、建築畫、山水畫、供養人畫、動物畫、裝飾圖案等,其內容之豐富, 堪稱“牆壁上的圖書館” 。
• 敦煌壁畫全都是根據佛教經典繪製而成, 並由古代藝術匠師們按當時現實社會生活來塑造神靈和人物形象、 生活場景, 從而反映出曲折的故事情節及其內容; 因而它們又直接、 間接地反映著不同時代、不同民族、不同階層的社會歷史。
• 在結構、 佈局、人物造型、線描勾勒、敷彩著色等方面都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, 以及中西藝術交融的歷史面貌。
敦煌藝術 – 壁畫
敦煌藝術 – 壁畫
敦煌藝術 – 壁畫
敦煌藝術 – 壁畫
敦煌藝術 – 彩磚
•敦煌彩繪磚是甘肅河西地區佛爺廊灣出土的。
•彩磚是砌在墓中的照牆上的支柱、斗拱。照牆的主體是採
用平豎交錯方法砌築, 在磚面上繪有精美畫像。
•繪畫內容表現了人類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兩方面。以珍禽
瑞獸為主, 以古代神話與生活故事為副。
•畫面絢麗多彩, 鮮艷奪目。墓內的彩磚畫則零散分佈在墓
壁與墓穹隆頂交接之處。
•繪畫方法有兩大類, 一是先在磚面上塗刷白色補底, 用線
條勾勒輪廓後, 再填繪色彩以托出畫面的神; 另一種是
在裸露的磚面上直接用墨線勾畫, 線條流暢、舒展, 繪出
的畫面生動自然, 富有動感。
敦煌藝術 – 彩磚
敦煌藝術 – 彩磚
敦煌藝術 – 彩磚
敦煌藝術 – 絹畫
• 屬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絹本畫和紙本畫,內容與壁畫類同。
敦煌彩塑 ~ 早期
• 後來, 發展出“三身一鋪”, 即「一佛二菩薩」及“五身一鋪”即「一佛二菩薩二弟子」的造型組合。
• 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前, 佛像有「曹衣出水」的造型, 體現出北方民族的氣質特徵, 特別具古樸、渾厚、粗獷、莊重的風格。
• 之後, 中原漢式衣冠傳到敦煌, 其造型有「秀骨清像」的風格, 彩塑身穿高領大袖襦服, 人物方瘦, 身軀偏平。
• 此時的彩塑風別注重面部的刻劃, 運用人物的面部傳神來表達內心的精神狀態, 對軀幹和四肢的描寫較不注意。
• 總言之, 早期的彩塑風格是充份地融合來自西域佛教藝術的營養, 並逐漸以中原漢晉的藝術為基礎。
敦煌彩塑 ~ 早期
敦煌彩塑 ~ 早期
敦煌彩塑 ~ 盛期
• 在隋唐兩代, 相對是一個和平與安定、傳統社會的物質與精神文明全盛的時代, 且君主好禮佛, 直接促進了敦煌佛教藝術的發展。
• 隋代彩塑的造像風格和特點與前朝的不同。
• 頭部圓中見方, 轉折稜角清晰, 額寬而扁平, 眉骨勢如刀削斧劈; 身軀寬厚豐滿, 具敦厚凝重的風格。
• 各造像和柱臺均施以濃厚艷麗的色彩, 並描以金線, 作風細緻, 為唐代的彩塑奠定全面發展的基礎。
敦煌彩塑 ~ 盛期
• 在隋唐兩代, 相對是一個和平與安定、傳統社會的物質與精神文明全盛的時代, 且君主好禮佛, 直接促進了敦煌佛教藝術的發展。
• 隋代彩塑的造像風格和特點與前朝的不同。
• 頭部圓中見方, 轉折稜角清晰, 額寬而扁平, 眉骨勢如刀削斧劈; 身軀寬厚豐滿, 具敦厚凝重的風格。
• 各造像和柱臺均施以濃厚艷麗的色彩, 並描以金線, 作風細緻, 為唐代的彩塑奠定全面發展的基礎。
敦煌彩塑 ~ 盛期
• 敦煌彩塑經過二百多年的實踐積累和發展, 到了唐代大放異彩。 它吸收了東西方諸國的精華, 發展出燦爛求備、雍容華麗、高度和諧統一的風格。
• 在造像題材上, 唐代增至“七身一鋪”即「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」, “九身一鋪”即「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」的造型組合, 造成有文有武, 有動有靜, 個性鮮明的風格。 在一鋪塑像中, 每尊塑像都與之相適應的形態和神情, 並表現出塑像間的呼應關係, 加強了一鋪群像的統一性。 且此時完全廢棄了龕式佛尊高浮雕處置, 而變為圓雕造型。
• 主尊佛像的服飾為中國式的闊袍大袖, 具中土的民族性, 在衪們周圍描寫「西方極樂世界」為主題的壁畫, 與之相互陪襯, 特別呈現和諧統一、寧靜昇華的效果。
敦煌彩塑 ~ 盛期
• 這時的彩塑, 手法更加細膩寫實,技巧趨於成熟, 藝匠把現實感情具體化, 使彩塑變成具備有血有肉的、形神兼備的造形, 把宗教趨於世俗化, 趨向人情、人性, 產生了親切的造型觀感, 反映了唐人的審美情趣和信仰。
• 造像體形豐滿圓潤、肌骨勻亭、神情莊重, 雍容華貴, 尤以菩薩像髮髻高聳、臉形長圓; 胸肌隆起、腰身細長; 俊眼微啟、柳眉入鬢、朱唇端鼻; 造型莊重、豐腴而俊秀。在佛教世界中, 原本沒有性別的菩薩, 這時更加女性化。 衣紋細密, 圓潤流暢, 頗富動勢, 衣裙上的圖案紋飾及其彩繪, 都非常精細富麗。
佛像
菩薩
迦葉
天王
敦煌彩塑 ~ 晚期
• 在五代以後, 彩塑題材佈局、造型風格、衣冠服飾、表現技法仍承襲唐代, 但已沒有唐代的健康、充實的美感, 只能反映了民族的想像力、信仰意識和審美觀。
導賞心得
• 有關引導學生欣賞藝術的方法有6 個提問步驟:
1.先展示作品, 再提問學生「你對作品的感覺如何 ?」
2. 「你喜歡它嗎 ?」
3. 「它為什麼會令你有這種感覺 ?」
4. 「這位藝術家有沒有傳遞訊息 ?」
5. 「藝術家用什麼方法/技巧將訊息傳達出來 ?」
6. 「這幅作品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是什麼 ?」
•美術欣賞是訓練學生多元性思考, 故老師先要引導學生如何從藝術作
品中去思考問題, 進而發現問題, 並逐漸懂得自我尋找答案。
•老師要營造輕鬆愉快的環境予學生欣賞藝術品, 不要強迫他們記憶太
多資訊。
菩薩
力士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